思想決定行動,行動決定習慣,習慣決定性格,性格決定命運
近代心理學之父 William James
<本書在說什麼? >
作者詹姆斯‧克利爾從高中被棒球擊中後,造成頭部嚴重受傷,後來雖然可以再次上場比賽,卻也只能坐冷板凳,但在六年後,入選了ESPN全美明星隊,全美國只有這33個人獲得這樣的殊榮。作者開始探討為什麼他不僅可以重回賽場,還可以獲得這樣的殊榮。是習慣,習慣再加上刻意練習,讓他可以在各個領域上有所精通,「每日的習慣,決定你是誰」,作者提出了2分鐘法則、身分認同、習慣的四大定律,也讓我受用無窮,開始思考著如何重新設自己的習慣,再一次的打造自己的人生,養成好的習慣就像是找出每個生產過程中的最小阻力,然後消除,把每一處都進步1%,就可以成功。
為什麼叫做原子習慣?原子習慣是形容像原子一樣微小的改變,微不足道的增長,形成巨大的改變,原子習慣是構建非凡成果的元件。
如果你繼續做你從以前到現在一直在做的事,你就會繼續得到你一直以來所得到的東西
If you keep doing what you’ve always done, you are going to keep getting what you’ve always got.
哈福.艾克 (T. Harv Eker)
<習慣的四大定律:學習著如何設計自己的人生 >
養成習慣的四個步驟:動機、提示、行動、獎勵
<渴望:從身份認同做起>
先讓自己有做這件事的動機,從結果、過程到身分認同,舉例而言,當你想要減肥,瘦下來的公斤數一個結果,中間必須經歷節食或是運動這樣的過程,如果回歸到自身身上,或許這樣的動機可以是「成為一個健康的人」,當你從這樣的身分認同出發的時候,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情會讓你更有動機,你會從這個出發點去做每一件事,就會像下圖一樣,這件事就會變成喝酒不健康,所以我不喝,吃糖不僅會增加體重,對於身體也是負擔。
從身分認同做起,書中舉了一個戒菸的例子,有一個人拿了一隻菸給另一個人,分別有兩種回答, 「謝謝,我不抽菸」(覺得自己是一個不抽菸的人) 「謝謝,我正在戒菸」(覺得自己是一個抽菸的人,但正在戒菸) 從改變身分認同可以強化自身的動機。
像我自己最近在學吉他,一開始我的目標很單純,只是單純想學吉他,能彈一首歌就好,但當我讀完了身分認同後,如果我說我自己是個「音樂人」,對於我自身的學習方法跟角度會有很大的不同,能彈一首歌就好,只需要透過模訪就可以達到,而成為一個音樂人,要學會樂理、要了解的可能不只是一種樂器,要了解的可能是更多過去文化背景,會讓自己學習這件事的角度大有不同,行為會改變身分認同, 身分認同也會改變行為。
Photo by "原子習慣"
目標不是讀一本書,而是成為讀書的人
目標不是跑一趟馬拉松,而是成為跑步的人
目標不是成為學會一種樂器,而是成為演奏音樂的人
原子習慣
Photo by "為何我們這樣生活,那樣工作"
<從提示、行動到獲得獎勵>
老鼠進入第一次進入鐵籠內,花了1分鐘按下開關,吃到巧克力。
老鼠進入第二次進入鐵籠內,花了30秒 按下開關,吃到巧克力。
老鼠進入第三次進入鐵籠內,花了10秒 按下開關,吃到巧克力。
<善用誘惑綑綁>
這就像我們要穿起跑鞋,到操場跑步,最後獲得體重的減輕,這樣的過程,但是現實中的獎勵往往是必須經過了長時間的等待,才得以看見獎勵,就像下圖一樣,我們往往還未達到獎勵的時候,就放棄了,就像是下圖說明的。 在看完本書後,我自己重新設計了我自己的運動方式,在前一天晚上睡覺前就把運動的衣服當作睡衣,跑完步之後,我的獎勵就是吃早餐的時候則可以點一杯奶茶來喝,如果當天沒去運動的話,我就不能喝這杯奶茶,這就是我幫自己設定的獎勵,這也是作者所提到的,要善用誘惑綑綁,用喝奶茶的誘惑來讓自己完成跑步這件事。
<2分鐘法則>
跑步的過程中,可能跑20分鐘就想放棄了,作者提到了一個2分鐘法則,就是讓自己先開始做兩分鐘,讓自己先開始做,先不要管時間的長短,這讓我想起了5 second rule,當你不想做一件事的時候,就給自己五秒鐘,5.4.3.2.1開始行動,不管怎樣,先讓自己開始行動。
Photo by "原子習慣"
自制力的秘密 最有意志力的人,通常也是最少用到意志力的人 應該是去降低阻力
原子習慣
<如何判定何謂好習慣跟壞習慣>
凡是可以經過時間驗證的,都很有價值,把習慣拉長來看,就知道是不是好習慣還是壞習慣,這件事對你長久以來的影響是什麼,建議大家可以回憶一下自己每天會做哪些事情,透過這些事情來思考看看是否應該修正,如何避開讓你產生壞習慣的提示,又或者是如何透過誘惑捆綁來建立自身的良好習慣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