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理學的三大巨頭 弗洛依德、榮格、阿德勒,我想弗洛依德大家都已經是耳熟能詳了,榮格是分析心理學的專家,主要是提到集體潛意識、人的原型,這個有機會在介紹,今天主要是介紹阿德勒、個體心理學的創始者。
被討厭的勇氣,這本書是將阿德勒的心理學以對話的方式寫出,內容算是相當好讀,在2014年年底出版,紅了一整年,這本書是以目的論出發,開始後面一系列的對話
否定心理創傷
弗洛依德是以因果論為論點,而阿德勒是以目的論來出發,舉個例來說,當一個小孩把自己關在房間裡面,如果我們以因果論來說,我們會說,他大概是在學校被欺負了,所以把自己關在房間,可是如果以阿德勒的目的論出發,我們會說: 他可能是想要得到父母的關愛,所以才把自己關在房間,透過這個例子,我們可以說過去其實不能造就你什麼,現在才可以去決定你的未來,我們的人生只活在當下,很多人會用自己過去的不好,成為現在的藉口,因為我小時候家庭不健全,所以我現在會打人、酗酒,可是我們可以用另一個角度出發,我一定要讓自己的人生、小孩有一個健全的家庭,所以我要好好努力,當一個好爸爸、好老公。真正的關鍵不是你曾經發生過什麼事情,而是你如何去詮釋這一件事情,當我們發現我們的缺點的時候,我們往往會把過去當成藉口,而不想改變,為什麼不想改變呢? 因為這樣的我們已經活了幾十年了,是我們目前活的最舒服的方式。
健全的自卑感?
為什麼是健全的自卑感呢? 每個人從小到大都有自卑感,因為當你跟別人比較的時候,一定會有不足的地方,所有的煩惱都來自人際關係,我們會產生所謂的自卑感其實都是跟別人比較而來的,我們害怕跟別人失去連結,我大學讀的是學校,就分數來看,是屬於比較中間的學校,當我博士班來到很前面的學校的時候,我其實會害怕讓別人知道我大學所讀的學校,因為我害怕讓別人知道我讀的學校很差,不跟我交朋友,可是當我轉個念頭,我以前讀明志科技大學,現在跟大家一樣來到台大,這應該是一件值得為自己驕傲的事情,你的每個過去造就了現在了你,但你未來想要成為怎樣的你,全憑現在的你自己來決定,後來發現,會在意的人其實只有你自己,別人根本不會在意。而有些人常常會使用自卑感去綁架別人,因為我的能力差, 相對的我可以做比較少的事情,所以那件事就讓他完成就好了,這就是所謂的自卑情結,甚至於可以說是炫耀不幸
人生任務:工作任務、交友任務、愛的任務 哪一個最重要?
人生中主要有三種不同的任務,到底哪一個任務最重要呢? 這件事其實會決定你的人生觀,這三個任務其實都是我們該去學習的課題,可是我們往往會以某種人生任務去逃避另一項人生任務,有些人,總是以工作忙為藉口,說沒時間跟家人相聚,但其實只是透過工作任務來逃避愛的任務,這三項任務都是以人際關係的深度跟距離去組成的,在工作任務中是相對簡單的任務,因此很多人會透過這件事情來逃避在家庭中的任務
大家如何去定義愛?
阿德勒如何去定義"愛"
人只有在感覺「只要和這個人在一起,就可以自由盡情地展現自我」的時候,才能真正感受到愛。沒有自卑感,也不必誇耀自我的優越性,可以處於穩定、極為自然狀態。真正的愛,理應如此。
割捨別人的課題
人都要認同的需求,但不要滿足其他人的期望而活,小時候我們常常都跟著父母的期望,讀高中、念大學、考研究所,可是這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嗎? 每個人都應該為了自己而活,當你為了別人而活的時候,你就不是自己,當你隨著別人的期望完成你的人生的時候,常常去問問自己,為什麼要去做這些事情? 相對的,也要去割捨掉別人的課題,要怎麼去割捨別人的課題,去想想看,這件是會不會影響到你,如果這件事會影響到你,否則,請割捨這一件事,那不關你的事情。
不能責罵,也不能誇獎
在人與人之間,應該是從存在著橫向關係,而不是縱向關係,當你與別人為縱向關係的時候,你所發出的讚賞,會產生落差,因為你自認為你比較更好,所以你可以用比較高的位階去誇獎他,可是當我們跟別人是橫向關係的時候,你不會去對他的東西有所批評,因為你不認為你有比他更厲害,所以應該是用鼓勵的方式。
最後一個部分,告訴著我們人應該要活在當下,或是說,整本書其實都是在告訴我們應該要活在當下,人生可悲的是,沒有辦法從來,但可喜的是,也不需要從來
留言列表